Drafts 能否成为 iPadOS 上的双向链接笔记神器?

Poe
Nov 2, 2020

--

本文选自付费邮件通讯「iPad Power User」,如果你对 iPad Pro、iPadOS 生产力探索感兴趣,欢迎订阅这份邮件通讯。

我在 20 多月前放弃 Ulysses 之后,就逐步把 Drafts 改造成适合自身需求的主力写作工具,目前 Drafts 已经成为我日常收集资料、快速记录、撰写长文的唯一工具,而在探索笔记工具的过程里,我也尝试了 Drafts 的一些功能,思考其成为笔记工具的可能性,本期为大家做一些汇报总结。

今年 5 月底,Drafts 发布 20 版本,增加了类似 Wiki 链接的新功能,这让 Drafts 具备了一定的笔记管理潜力。

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 Drafts Wiki 链接的使用方式。

Drafts Wiki 链接是什么

简单理解,这个功能也是一种 Drafts 内部文稿的链接功能,与此前利用 URL_scheme 打开特定 Drafts 文稿颇为类似。但不同点在于,WIki 链接使用「[[文稿标题]]」的形式,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文稿里添加这类链接,极大提升了写作的效率,也使得文稿编辑页面显得更整齐。

更重要的是,如果「[[文稿标题]]」里文稿不存在,Drafts 可以自动生成一个标题。更更重要的一点,如果用户写的标题与已经存在的某个标题有相似性,那么系统会「猜测」你是不是要链接到这个文稿。

更详细的使用方式请参考官方说明,通过这样的机制,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建立起不同文稿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 Drafts 的便捷搜索,构建更丰富的链接体系。

Drafts Wiki 链接的若干特点

上文已经提及了几个特点,下面我会结合我的笔记工具方法论,深入探讨一下 Drafts 作为笔记工具的优点和不足。

其一,Drafts 作为适配 iPadOS、iOS、macOS 的原生应用,能够实现跨苹果生态的协同,所有文档的记录与修改都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而其快速记录的特性,也极大方便了笔记生产的第一步:记录。

以 iPadOS 为例,我会将 Drafts 放在底部的 Dock 栏,并设置为「打开即是一个空白文档」,如下图所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设置「新建 Drafts」的时间,从而可以快速记录。

其次,Drafts 拥有完整的 Markdown 语法支持。事实上,Markdown 语法和 Wiki 链接语法并不冲突,前者解决的是文稿内部的语法模式,而后者则是要链接不同文稿。

第三,Drafts 的 Wiki 链接还拥有「双向链接」、「Transclude(嵌入)模式」等功能,这对于增强 Drafts 的 Wiki 链接有着重要意义。

以「双向链接」为例,只需在「[[文稿标题]]」前加入「<」,即可实现双向链接,如下图所演示的这样。

Drafts 开发者还提供了一组延伸 Wiki 链接场景的动作组(下载地址),你可以将其下载、安装到 Drafts 里,根据需求再进行调教。

第四,Drafts 天然具备了内容模块化的属性,我曾在此前的「iPad Power User」里做过详细讨论,可参见这里,本文不再过度展开,这种特性可以极大提升内容组合的灵活性,而且在处理多个文稿的时候,可以批量化实行文稿合并、运行某个动作等等,非常方便。

但 Drafts 的这套机制依然有很多不足,短期来看,几乎也是无解的。

比如 Drafts 只是一个文本应用,这意味着它无法处理图片、超链接等内容,如果作为笔记工具,必须采用 Markdown 的形式将图片、超链接加入其中,但这也导致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如果你的笔记内容里图片、超链接非常多,当你的设备离线(比如飞机上),图片等外部链接也将变得不可用,你只能把图片或附件存储在其他应用,比如 Bear,然后通过类似「bear://x-callback-url/open-note?id=xxxxx」的形式,构建起一个链接。

另外,上文谈到了利用「<」构建双向链接,这也是目前一个火热的笔记功能,不过需要注意两点:Drafts 的双向链接功能必须手动构建;当某个文稿的标题修改之后,原来构建的双向链接的标题不会自动修改,整个链接机制也将失效,需要重新构建。

我的决定

Drafts 的收集、整理能力,一直是我喜欢这款应用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用它来收集写作素材,同时作为主力写作工具。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希望借助 Drafts 的 Wiki 机制打通素材、想法、笔记、文章之间的关系,尽管 Drafts 提供了丰富的选项,同时还可以借助其他动作做进一步的延伸,但我还是发现,Drafts 并不是最好的笔记应用,比如它只能应用在苹果生态、只能通过文本记录、需要不断手动建立 Wiki 的链接机制,而且在多个链接跳转之间缺乏明确的指引,常常让我想起一个哲学命题 — — 「我是谁,我在哪,要到哪里去」 — — 这样的感觉我曾在使用 Bear 的过程里同样出现过。

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在 Drafts 上构建笔记工具,我还是把它当作快速记录工具、网页内容收集工具以及主力的写作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