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试读】现代数字笔记指南(1):理解笔记工具

Poe
6 min readJul 12, 2020

--

本文节选自「iPad Power User」会员计划,这是一份探索 iPad Pro、iPadOS 生产力边界的付费邮件订阅产品,欢迎订阅

我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思考笔记流程的优化与工具使用理念的延伸,这也促使我在多个笔记工具与笔记方法中不断跳转、切换,经历过一次次从头开始的欣喜与推动重来时的失望,在这个连载专栏里,我将系统总结自己这些年踩过的坑,但我更想以面向未来的角度,全面展示现代数字笔记工具的模样。

在本期的「现代数字笔记指南」里,我试图探索以下三个问题:

  • 为什么需要笔记工具?
  • 为什么笔记工具不是阅读工具?
  • 为什么笔记工具不是写作工具?

正如知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我不解释,我只探索」。本期探讨的这些命题,并不是要证明什么是正确的,而是自己探索的总结。

1. 为什么需要笔记工具?

我曾在「iPad Pro 生产力指南」里提到一个词:「信息工人」。其要义是,当下每个人都生活在海量的信息里,而我们每天需要面对的工作,也是如何高效处理这些海量信息。

笔记工具恰恰是高效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一方面,笔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抵抗信息遗忘,下面这幅图充分展现了信息是如何流入与流出的,相对应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遗忘。

另一方面,在不断记录与不断向过去的学习中,笔记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信息到知识」的转变,所谓「把书读薄」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列出笔记工具带来的价值:

  • 帮助我们存储容易遗忘的信息;
  • 帮助我们将「信息」转为「知识」;

在信息时代或者数字时代,现代数字笔记工具更具优势,比如,它可以满足更多类型的笔记记录需求,从文本到音频、图片、视频、手写,可谓一应俱全;再比如,数字笔记工具往往利用云端实现笔记同步,这也让笔记成为可以实时流动的数据,用户可以随时获取。

2.为什么笔记工具不是阅读工具

如果说笔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抗遗忘,那么使用笔记工具把所有可能遗忘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如何?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 Evernote 引领的「Web Clipper」潮流中。这个功能的设计初衷是帮助用户快速将网页内容整体保存到 Evernote,这在早些年还需要切换在线、离线的行业背景下有一定意义。但这个功能却无形中定义了过去十年几乎所有主流笔记工具的样子,在产品市场宣传与各种教程的「教唆」下,用户开始热衷将一个个网页保存到笔记工具,直到有一天用户发现:笔记工具已经成为阅读工具

一段时间里,曾有人将 Evernote 与 Pocket 放在一起做功能对比与推荐,但作为「阅读工具」的 Evernote 并不合格,Evernote 没有「阅读」与「编辑」两种状态的切换,但凡你不小心把鼠标滑入到阅读的笔记里,就极有可能进入编辑状态。

事实上,诸如 Pocket 这样的阅读工具,其存在的意义是提供更不受干扰的阅读体验,这是无法应对复杂网页排版的笔记工具所无法匹及的。我当初使用 Evernote 或类 Evernote 的时候都会隐约感觉到一种「重」的感觉,现在想想,这或许就是因为我将笔记工具变成了阅读工具,当每天面对海量的、害怕被遗忘的内容的时候,内心不断产生焦虑。

也因此,我强烈建议阅读本指南的各位朋友,请谨慎使用各种笔记工具里的「一键保存网页」功能,这是一个不适合当下网络环境的功能,也不是一个适合现代数字笔记工具的功能。

3.为什么笔记工具不是写作工具

如果笔记不是为了「读」,那么主打写作的 Markdown 工具是不是可以成为笔记工具呢?

很遗憾,并不会,或者严谨一些的说法是:绝大多数写作工具都无法胜任笔记工具。

首先,很多笔记产品制造了一种「可视化」的想象,让越来越多的潜在用户产生一种幻觉:正是写在笔记本上的内容让某些人成功(名)。关于这点,笔记达人 Andy Matuschak 做了一番形象描述:

It’s easy to focus on “note-taking” because it’s a visible component of an invisible practice: if you see someone insightful writing in their notebook, you might imagine that if you get the right notebook and organize it well, you’ll be insightful too. And of course, taking notes is tangible. It’s relatively easy, and it feels like doing something, even if it’s useless.

从这个角度继续延伸,笔记工具的核心不是写下什么,而是在笔记写作过程中的信息加工与信息整合,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直言:「Notes aren’t a record of my thinking process. They are my thinking process.」

也因此,笔记工具需要提供围绕思考的一整套流程与功能,比如大纲、双向链接、Markdown 语法等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加快自己的思考过程,满足用户的思考需求。

其次,写作与笔记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

笔记更像是一种聚拢思维,简言之,就是用户为了追求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而不断聚焦再聚焦的思维模式;与之相比,写作是一种发散思维,它要求不断扩大思索范围,为某个主题延伸出更多子主题,其目的不是为了理解某个事物,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视野与信息整合能力。

从功能设计到产品的内在逻辑,写作工具都不可能成为笔记工具的替身,反之亦然。在 iPadOS 的平台上,Bear 是非常优秀的笔记产品,但并不是良好的写作产品,而 Drafts 虽然可以满足我在文本创造的所有想法,但依然无法成为我的笔记工具。

4.写在最后

本期谈到了为什么需要笔记工具、笔记工具与阅读、写作工具的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各位摆脱对于产品定位的误区,理解到笔记工具的本质是为了「加速用户思考」。

接下来的「现代数字笔记指南」,我会系统分享一组笔记整理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将分析基于 iPadOS 上的笔记工具并展现我的笔记工作流程。

--

--